9月12日又迎來了菲亞特全球CEO馬爾喬內的到訪。“他來長沙就是和大家見一下面,順便看一下公司建設進展。”一位菲亞特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說明了菲亞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在中國市場上“再來一次”的菲亞特汽車,現在最需要的不僅是馬爾喬內提倡的“速度”,還有本土化。
這次馬爾喬內的中國之行涉及廣州、長沙、重慶等多個地方,拜會了合作伙伴廣汽集團以及湖南省當地政府部門有關官員,并考察了菲亞特在長沙和重慶等地的項目。
從業務布局來看,菲亞特還稱不上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公司。其業務主要集中在西歐和巴西市場,而在亞洲市場,特別是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菲亞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緣角色。
菲亞特的商用車品牌依維柯、零部件企業瑪涅蒂-馬瑞利以及菲亞特動力都早已在中國落地。但決定菲亞特在中國市場地位的乘用車業務卻一直沒有起色。前不久落地的廣汽菲亞特合資項目,為其彌補了這種結構性缺陷。
但是,通用、大眾等全球競爭對手在中國早已取得優勢地位。現在中國市場汽車月銷量保持在120萬輛以上,對于首期產能僅僅14萬輛的菲亞特來說,在這個龐大的市場里,其產能規模似乎顯得無足輕重。要想以此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菲亞特需要的不僅僅是馬爾喬內崇尚的“速度”,還有更重要的本土化。
業內人士認為,之前菲亞特在中國市場的失利,與南汽集團合作不順利往往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菲亞特不適應中國國情、本土化做得不夠導致的。
在大眾、通用、豐田們都已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之后,“再來一次”的菲亞特要想殺出重圍,必須比競爭對手做到更徹底的本土化,貼近市場需求,采取更靈活的市場策略。但從產品來說,菲亞特旗下車型大部分定位于緊湊型,和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特點存在著偏差,而這就需要菲亞特在產品引進上充分考慮中國市場的特點,進行徹底的本土化改造。
在重新探討之后,合資公司仍然沒有得到中方鐘情的中高級車型,但是,首款車型由領雅變為C-medium,承諾將克萊斯勒產品導入到合資公司,顯然是菲亞特適應中國市場的一個表現。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