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法定學車年齡的學員,年齡越小,心理活動越簡單,動作越靈活,思維越活躍,記憶力越強,所以在規定的年齡范圍內,一般越年輕學習進步越快,接受能力越強,但由于年青而不穩重,怕吃苦,意志力弱,往往存在一暴十寒的波動性,反之.年齡越大則與之相反。體力隨著年齡而變化.通常在25-30歲時為最佳時期,過后則逐漸下降。
判斷能力也隨著年齡而變化,但與體力的變化不同.在體力下降時期,它卻仍在增長。年輕的駕駛人員雖然反應敏捷,眼疾手快,但是判斷情況經驗不足,“初生牛犢不怕虎”,常常喜歡冒險行車,超速搶行.在交叉路口或彎道上也高速行駛,因此容易肇事.少年體力不足,判斷能力更差,所以不允許未成年人駕車。30歲以后,人的身體各部分機能基本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加強,能夠抑制自己一時的沖動,因此,發生事故就較少。50歲以后.身體各部分機能逐步衰退,在緊急情況下反應遲鈍,不能迅速采取措施,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事故率也就偏高了:
據考證老年駕駛人員的生理機能衰退的表現為:
一是視力下降。在光線較暗的地方.40歲以上的駕駛人員就會感到觀察吃力,眼睛容易疲勞。因光照射而暈眩的恢復時間.青年人較快,一般為2—3秒,而超過55歲時則需10秒。二是反應遲鈍。對千變萬化的道路情況做出判斷并指令手、腳操縱機件,這方面老年人比青年人差得多。三是容易疲勞。年紀大,體質變弱,工作一段時間后容易
疲勞.且恢復也慢,尤其是夜間行車更為突出。因此,對青年駕駛人員應加強安全教育.而對老年駕駛人員,則要使之認識自己的身體條件,控制合理的時速和車距,以便能有充足的時間處理突發的事故。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