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間行車特點
(1)視野變窄、視距變短。夜間行車的最大特點是照明條件差,光線不好,視線不良,駕駛員只能著清被燈光照亮的景物,而汽車的遠光燈照射距離一般是150m左右,近光燈為30m左右,照射范圍不超出路面,使得夜間行車時的視野變得十分狹窄,視認距離大大縮短。
(2)駕駛員容易疲勞。由于夜間視認能力下降,駕駛員要集中精力看清前方的情況,非常容易疲勞.夜間長時間行車會使駕駛員感到單調乏味、容易打睦睡。
(3)容易盲目開快車·夜間行車,特別是長途行駛,交通情況少,思想容易麻事而開快車。另外,夜色茫茫,單車行駛,判斷車速沒有參照物,駕駛員往往又急于趕路,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提高行駛速度,越開越快。
2.坡度識別
(1)當車速自動減慢、發動機聲音變得沉悶時,表示汽車正在上坡或駛入松軟路面。當車速自動加快、發動機聲音變得輕松時,表示汽車行駛阻力減小或正在下坡。
(2)當燈光投射距離由遠變近時,表示汽車駛近(或駛入)上坡路段、急轉彎或將要到達起伏坡路的谷底。當燈光投射距離由近變遠時,表示汽車已由彎道轉人直路,或是下坡道已由陡坡進入緩坡。
(3)當燈光離開路面時,應注意前方可能出現急彎、大坑或是上坡車正駛上坡頂。
(4)當燈光由路中移向路側時,表明前方出現一般彎道,若燈光從道路的一側移到另一側,說明是連續彎道。
(5)當前方出現黑影,若駛近時逐漸消失,表示路面有淺小坑洼。如果黑影不消失,則表明路面有深坑大洼。
3.根據顏色識別道路
(1)一般碎石路,在沒有月光的情況下,路面呈深灰色,路外兩旁呈黑色。
特征識別:路面多呈深灰色,兩邊溝渠是黑線.柏油路面隨季變,冬秋發白復發暗。
(2)在有月光的情況下,路面呈灰白色,路外為灰褐色。
特征識別:月光下面好判斷,路面發白很明顯,小坑小洼小黑點,若是大坑黑一片。柏油路面灰白色,兩條車轍色發暗。土堆土坎路兩邊,顏色發黑一團團。
(3)在雨夜路面呈黑灰色,坑洼、泥濘的地方呈黑色,積水處呈白色。
特征識別:雨夜行車最困難,路面反光有斑點.路中白,路邊暗,路旁溝渠為黑線。
(4)在下雪之后,車轍初時呈灰白色,后呈黑色。
特征識別:雪夜行車難判斷,車輛要走路中間。無車觀察溝渠樹,有車循轍不走偏。
4.車輛行駛狀態判斷
(1)若前方出現白色光柱時,為迎面行駛的車輛,根據其前照燈(或前側燈)的寬度,可判定來車的寬度。
(2)若前方出現有色燈(包括后尾燈、牌照燈)時,為同向行駛的車輛,如果前方紅色燈光突然增加了亮度,為前車制動,應迅速采取相應的措施。
5.夜間駕駛操作
技巧1:一石光的使用時機.行駛前,應預先打開示寬燈、后尾燈、牌照燈和儀表燈,起步時,應同時開前照燈,照清路面.臨時停車時,須在汽車停穩后熄滅,打開示寬燈.駐車時,關閉所有燈光。
行駛中,車速在30km/h以下時應使用近光燈,燈光必須照出30m以外,車速在30km/h以上時,應使用遠光燈,燈光必須賺出loom以外。在有路燈的道路上行駛時,可使用防眩目燈或近光燈和示寬燈。有交通帶察指揮的交叉路口時,應在距交叉路口30m-50m處關閉遠光燈,改用示寬燈或防眩目燈。若是轉彎還須打開轉向燈,變遠光燈為近光燈,待通過后,視情況開遠光燈。
遇雨霧天夜間行駛時,應使用防霧燈或防眩目燈,不宜使用遠光燈,以免出現眩目的 光幕,影響視線。
夜間行車一般不使用喇叭。通常采用遠近光反復互換的方法,代替喇叭等告前方道路 上的車輛和行人。夜間在道路、街道、臨時停車或因故停車時,應始終打開示寬燈、牌照燈。
技巧2:夜間超車。夜間應盡A避免超車。必須超車時,應準確判明前方情況,確認 條件成熟后,再跟進前車,連續變遠近光燈(必要時以喇叭配合)判定前車確已讓路允許超越時,方可超車。在超車中應適當加大車間距離,保證超車的安 全穩妥。
技巧3:夜間行車中,要注意道路障礙、道路施工指示信號燈等。
特別提限:夜間行車時,眼睛易疲勞,行駛車速應比白天低一些。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