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身長/寬/高
車長(mm): 是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在汽車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兩垂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寬(mm): 汽車寬,是平行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車輛兩側固定突出部位的兩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高(mm): 汽車高,是車輛...">1.車身長/寬/高
車長(mm):
是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在汽車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兩垂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長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寬(mm):
汽車寬,是平行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并分別抵靠車輛兩側固定突出部位的兩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是汽車寬度方向兩極端點間的距離。
車高(mm):
汽車高,是車輛支承平面與車輛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從地面到汽車最高點的距離。
2.排量:
活塞從上止點移動到下止點所通過的空間容積稱為氣缸排量,如果發動機有若干個氣缸,所有氣缸工作容積之和稱為發動機排量。
3.功率:
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轉速越高,汽車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來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馬力 (PS)或千瓦(kw)來表示,1馬力等于0.735千瓦。
4.發動機型式:
指動力裝置的特征,如燃料類型、氣缸數量、排量和靜制動功率等。裝在轎車或多用途載客車上的發動機,都按規定標明了發動機專業制造廠、型號及生產編號。最常見的是按照發動機的排列及缸數進行分類,有W型12缸發動機、V型12缸發動機、W型8缸發動機、V型8缸發動機、對置6缸發動機、V型6缸發動機、直列5缸發動機和直列4缸發動機。
5.扭矩:
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力。發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
6.汽車變速器:
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動機曲軸的轉拒,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 手動/自動變速器,無級式變速器。
7.最高車速(km/h):
汽車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汽車能達到的最好行駛車速。
8.軸距(mm):
軸矩,是通過車輛同一側相鄰兩車輪的中點,并垂直于車輛縱向對稱平面的二垂線之間的距離.簡單的說,就是汽車前軸中心到后軸中心的距離.
9.加速時間:
汽車的加速性能,包括汽車的原地起步加速時間和超車加速時間。原地起步加速時間,指汽車從靜止狀態下,由第一擋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強度(包括選擇最恰當的換擋時機)逐步換至高擋后,到某一預定的距離車速或車速所需的時間。目前,常用0――96KM所需的時間(秒數)來評價。超車加速時間,用最高擋或次高擋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時間。加速時間越短,汽車的加速性就越好,整車的動力性隨即提高。
10.輪距:
是車輪在車輛支承平面(一般就是地面)上留下的軌跡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如果車軸的兩端是雙車輪時,輪距是雙車輪兩個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
汽車的輪距有前輪距和后輪距之分,前輪距是前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后輪距是后面兩個輪中心平面之間的距離,兩者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別。
一般來說,輪距越寬,駕駛舒適性越高,但是有些國產轎車沒有方向助力的,如果前輪距過寬其方向盤就會很“重”,影響駕駛的舒適性。
此外,輪距還對汽車的總寬、總重、橫向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影響。
一般說來,輪距越大,對操縱平穩性越有利,同時對車身造型和車廂的寬敞程度也有利,橫向穩定性越好。但輪距寬了,汽車的總寬和總重一般也加大,而且容易產生向車身側面甩泥的問題。如果輪距過寬還會影響汽車的安全性,因此,輪距應與車身寬度相適應。
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指標
1.汽缸數:
汽車發動機常用缸數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發動機常用三缸,1~2.5升一般為四缸發動機,3升左右的發動機一般為6缸,4升左右為8缸,5.5升以上用12缸發動機。一般來說,在同等缸徑下,缸數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數越多,缸徑越小,轉速可以提高,從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功率。
2.壓縮比:
就是發動機混合氣體被壓縮的程度,用壓縮前的氣缸總容積與壓縮后的氣缸容積(即燃燒室容積)之比來表示。壓縮比與發動機性能有很大關系,通常的低壓壓縮比指的是壓縮比在10以下,高壓縮比在10以上,相對來說壓縮比越高,發動機的動力就越大。
3.缸徑×沖程:
就是單缸的排氣量,再乘以汽缸數目,所得到的乘積,就是發動機的排氣量。
4.主減速比:
對汽車的動力性能和燃料經濟性有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主減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較強,而燃料經濟性比較差。但如果過大,則不能發揮發動機的全部功率而達到應有的車速。主減速比越小,最高車速較高,燃料經濟性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較差。
5.EGR(廢氣再循環):
發動機控制電腦即ECU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節氣門開度)、溫度、進氣流量、排氣溫度控制電磁閥適時地打開,進氣管真空度經電磁閥進入EGR閥真空膜室,膜片拉桿將EGR閥門打開,排氣中的少部分廢氣經EGR閥進入進氣系統,與混合氣混合后進入氣缸參與燃燒。少部分廢氣進入氣缸參與混合氣的燃燒,降低了燃燒時氣缸中的溫度,因NOX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從而降低了廢氣中的NOX的含量。但是,過度的廢氣參與再循環,將會影響混合氣的著火、性能,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動力性,特別是在發動機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再循環的廢氣會明顯地影響發動機性能。所以,當發動機在怠速、低速、小負荷 及冷機時,ECU控制廢氣不參與再循環,避免發動機性能受到影響;當發動機超過一定的轉速、負荷及達到一定的溫度時,ECU控制少部分廢氣參與再循環,而且,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根據發動機轉速、負荷、溫度及廢氣溫度的不同而不同,以達到廢氣中的NOX最低。
6.最大爬坡度(%):
汽車滿載時的最大爬坡能力。
7.風阻系數:
空氣阻力是汽車行駛時所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空氣阻力系數,又稱風阻系數,是計算汽車空氣阻力的一個重要系數。它是通過風洞實驗和下滑實驗所確定的一個數學參數, 用它可以計算出汽車在行駛時的空氣阻力。
驅動方式:
1.前置前驅(FF):
所謂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的驅動形式。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采用了這種驅動形式。其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拉”著車輛前進。
2.前置后驅(FR):
所謂前置后驅,是指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驅動形式。這是一種傳統的驅動形式,廣州人所熟悉的廣州標致轎車,就是一種典型的前置后驅轎車。采用這種驅動形式的轎車,其前車輪負責轉向任務,后輪承擔驅動工作。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輸送到后驅動橋上,驅動后輪使汽車前進,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推”著車輛前進。前置后驅的車輛轉彎時易出現轉向過度的情況。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