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說法漂移是甩尾的一種.而甩尾并不全是漂移.日本人認為FR車型做出來的甩尾才叫漂移.例如FF的甩尾在日本叫動力滑胎4WD的車叫高速甩尾.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里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后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后輪速度相對低)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后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后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后驅車(或前后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于后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后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1,2只用于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注意1和2,3和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于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么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于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于后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于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后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后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么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后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么前驅車的后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后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后驅車呢?后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后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后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制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于后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后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于后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后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最大漂移角度
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于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后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只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后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二畝地論壇,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后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后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后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么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驅車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于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后放一點油門。
對于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于后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準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對于后驅車,如果你要漂的距離長(也就是長彎道),就必須踩油門,以你說的左彎為例,車的重心偏向于右前輪(彎外側前輪),四個輪子對地面的壓力為:右(外)側前輪>左(內)側前輪>右(外)側后輪>左(內)側后輪。在漂移過程中,后輪打滑,失去與地面的附著,輪速比車速低(由于做漂移動作剎車的原顧),但隨著漂移,車子失速,車速慢慢變低,當車速低到與后輪速相同時(由于后輪失去附著,阻力小,所以后輪速減少的比車速減少的慢),后輪就恢復與地面附著,漂移既會結束,為了漂移的距離更遠,就要保證后輪失去附著的時間更長,也就是保證后輪速與車速的差值保持時間更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加油使后輪轉速比車速更快,這么一來,不論車速降到多少,都能保證后輪失去附著,從而保證漂移時長,這就是漂移中的"動力滑胎",用油門和前輪的方向就可以控制滑行的時間和方向。但對于剎車漂移的前驅車,加油會使前輪轉速加快,但漂移中前輪是有附著的(四輪漂移除外),所以加油會使車加速,造成重心后移。
漂移的技巧
漂移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駕駛方式,另外在拉力賽中也是一項常用的技術。這兩年漂移在國內很熱門,尤其是很多年輕的駕駛者都喜歡,但是我也聽說過因為方法不當而造成事故。現在我就把我這些年對漂移的理解和方法告訴大家。不過在說漂移以前,我們從最簡單,最好上手駕駛方法說起:
一、調頭
我要強調,這種特殊的駕駛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請在空曠的場地上練習,而不是街道。開始練習前需要確定兩件事情,一個是車輛的手剎有效,另一個是關閉掉車輛的電子穩定程序和牽引力控制系統。我先向大家介紹3種調頭方式。
1 、向前行駛是180度調頭
我以向左調頭為列講述,如果想向右掉頭,所有的方向盤操作反向就可以了。首先要控制車速在60公里左右,左手握住方向盤9點鐘位置,檔位放到空擋,右手握住手剎車并按下手剎釋放按鈕,先向右側快速轉動1/4圈方向盤,以增加回轉慣性。接著猛向左轉動方向盤同時勒緊手剎,這樣車尾就會旋轉起來。當車頭轉過90°時,開始逐漸回方向盤。當車頭轉過180°時,回正方向盤的同時放開手剎。一次向前的180°的調頭就完成了。
2、倒車時180°調頭
這種調頭方式操作上要簡單一些,不需要配合手剎。倒車使車輛具有一定的速度,推入空擋,然后猛向一側打方向。當車頭轉過90°時開始逐漸回方向。當車頭轉過180°后回正方向。
3、向前行駛時360°調頭
這種特技駕駛需要的初始速度要達到80公里左右。初期動作和向前180°調頭一樣,都是猛打方向的同時勒手剎。當車頭轉過90°時快速回轉方向至另一側。這樣車輛就能完成360°調頭了。
二、漂移
在開始學習漂移前,我們必須明白幾件事:
1、安全
漂移其實是車輛處于失控與不失控邊緣的一種駕駛狀態,甚至是漂移的高手也會嚴重失誤,所以對于想要學習的人,我強烈的要求場地一定要空曠,可以在地上碼放裝桶。《頭文字D》只是一個童話。
2、車輛的選擇
大馬力的后驅最好,前驅和四驅車都可以做漂移,但是難度大,也很難做到長距離的漂移。
3 、漂移一定會傷車
主要是輪胎。傳動系統,底盤部件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4、選擇合適的場地
柏油路:漂移要比正常行駛過彎速度慢
砂石和雪地:路面摩擦系數小容易產生漂移,需要的車速慢,對車的磨損相對要小
三、開始漂移了
后驅 分5個步驟
A、在入彎前減速,速度要比正常過彎要低一些
B、入彎點要比正常過彎晚一些,檔位減至2檔,打方向入彎。
C、在臨近彎心的地方猛然加油,后輪會在突然增加的扭矩下失去抓地力,產生向彎外側的橫向移動。感覺到車尾的橫移后立即向橫移的方向轉動方向,速度要快。
D、根據車尾橫移的幅度調整方向和油門,保持車輛漂移動態的平衡。這是最難的一點,漂移的角度,距離與方向的幅度有很大的關系,需要多體會,多練習。
E、接近出彎點的時稍收油門并且逐漸回正方向就可以令車恢復要正常狀態。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