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省會石家莊改造部分街道時,對非機動車道的樣式進行了變革,由以往與機動車道持平,改為與人行便道持平并連為一體。記者發現,對于新式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騎乘人有點不認可,仍愿意在現在的快車道上行駛。
現場直擊
休門街:非機動車道高出機動車道
沿休門街向北行駛,在裕華路交叉口,非機動車道建在了原來的人行便道位置,高出機動車道大約10厘米,仍與原來的人行便道持平,但是鋪成了瀝青混凝土,與鋪便道磚的人行便道有明顯區別。但是記者看到,非機動車騎乘人在這個路口多是在機動車道上行駛,對新建的非機動車道并不認可。
■如此搭車,危險性相當高。
■走機動車道還逆行
■走錯了 工農路:非機動車道很寬,但自行車很少 建設部門剛剛對工農路進行了大修改造,為了緩解這條位于市區繁華路段的小街巷的交通壓力,特意在原來人行便道位置增加了大約四五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并鋪設了與人行便道持平的水泥混凝土,以示與人行便道的區別。但昨日下午,記者觀察發現,非機動車道上很少有自行車行駛,市民仍習慣性地行駛在現在的快車道上,與機動車爭搶前行,顯得這條小街巷非常擁擠。 二環路:自行車電動車都上快車道 去年對二環路進行提升改造時,把原來的非機動車道改造成了機動車道的輔道,在部分路段人行便道位置鋪設了瀝青混凝土或澆筑了水泥混凝土,做成了與人行便道持平的非機動車道。在另外一些路段,則下挖地基把非機動車道做成了與機動車道持平的路面,并用隔離帶隔開。 記者發現,如果是與人行便道持平的非機動車道,很少有自行車或電動車行駛,他們一般都是在快車道上和機動車爭搶。而在與機動車道持平的非機動車道上,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則都非常自覺地按道行駛。 原因探析 上坡下坡多 路面不平整 城建部門修建的與人行便道持平的非機動車道,用路牙石與機動車道隔開,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通行環境,本應受到騎乘人的歡迎,為何事與愿違呢? 由于非機動車道與人行便道持平,當出現單位或小區門口時,非機動車道就要凹下去,過了門口再凸起來。市民劉先生說,騎過凸出的路牙石會顛簸一下,感覺不舒服;再就是經常上坡下坡,很消耗騎車人的體力,也很麻煩,還不如行駛快車道,平平整整的。 線桿多樹木多 行駛不便 記者觀察發現,新建的非機動車道上樹木、電線桿較多,且沒有什么規律,說不清什么時候就出現幾棵樹攔在了路中央,使本來就不寬的非機動車道行駛起來有點困難。個別路段,一些機動車占據人行便道和非機動車道違法停車,也影響了自行車的正常通行。 缺乏標示 騎乘人不明白 市民周女士說,城建部門把非機動車道建設成與人行便道持平,也許有他的道理,但是現在市區絕大部分街道的非機動車道,比如中山路、裕華路、建設大街等,都是與機動車道持平的,大家行駛了幾十年,早就養成這樣的出行習慣了,現在改為與人行便道持平,又沒有明確的交通標識,市民往往不明白,還以為那里仍是人行便道呢。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