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駕考十年學費漲了一倍”引發不少報道和評論,其中不少聲音更是批評這個價格漲得太高,在我看來這實在是有些奇怪。應當理解,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不喜歡任何漲價,甚至希望降價,市民當然也可以表達類似的訴求,但是真的要求政府去干預駕校的價格,就非常不合理了,模糊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其實從市場的邏輯來講,現在的這個價格不是高了,而是低了。
有些事情不需要詳細地羅列數據大家也清楚。十年之前深圳的汽車保有量與現在差距有多大?相對于深圳人的年收入,十年之前汽車多貴,而現在是多便宜?汽車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大眾消費品,更重要的是,只要收入在水準線上,幾乎都買得起車。因此,駕校的市場需求在十年之間擴張了遠遠不止一倍。每年新加入的考證人員遠超十年前,可以說駕照是深圳人必備的一種證書了。
再來看看供給端。人們要拿駕照,就要上駕校。開駕校這個事政府是應該放開的。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需求增加了,市場會慢慢自主地調節供給,也就是更多的資金進入駕校,新駕校不斷開張,最終與供給在某個價格點達致平衡。但深圳駕校市場的供給端并沒有跟隨需求一樣放開,為什么?因為駕校開設的關鍵是場地,汽車、教練都可以通過大筆投入很快解決,但是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弄塊地做駕校,成本太高!
需求端暴漲,供給端被限制,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價格就應該漲,大漲。駕校學費大漲,政府可不可以調節甚至壓低?按照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劃分,漲跌是市場的事,既然學車這事開放給市場了,符合資質就可以開駕校,想學車也可以來學車,供需完全由市場調節。一般來說,現代政府的責任在于“托底”,保護弱勢群體,權利上只保證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比如受教育權、免于饑餓等。而一來學車的群體絕對不是弱勢群體,買得起車開得起車的人怎么會是需要政府“托底”的呢?二來學車不是基本需求,不是基本權利,不會開車你也不會餓死,政府實在是沒有義務保證每個人“會開車的權利”。
駕校漲價有沒有好處?有!有觀點說,駕考學費漲點沒什么,主要是駕考等待時間長,駕校不尊重學員,服務差,培訓時間不足。某種程度上,現在是一個賣方市場,駕校資源嚴重不足,可能政府還有指導價,服務再差,只要所有人都學得起車,駕校一定爆滿。生意可以這樣做,干嗎還要提高服務?于是所有人都享受著低價劣質的服務。開車不是天賦人權,讓市場說話,就是漲價—出得起高價的享受優質服務,出得起低價的享受劣質服務,出不起價的離開這個市場。他們去哪?去周邊學車,回內地學車,或者找朋友、家人各處練車。
市民在一種情況下,可以要求政府作為,那就是駕照難拿是因為考試場地嚴重不足。政府負責組織考試、審核通過,因為政府組織不力、投入資源不足導致市民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政府應該負責。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