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汽車零距離接觸,學駕車是最貼切的一步。
學車并不難,只要身體健康且符合條件的成年人在正規的駕校學,遲早能夠領到“派司”。但學車的心態因人而異:老人“慢熱”卻特別認真;女性膽小而細膩;年輕人鹵莽而反應快;“大款”矜持而頗多傲氣;求職者勤奮而急于求成,等等。某些駕校堅持“教車育人”,就像一把善于察言觀色、對癥下藥的“心靈鑰匙”,讓慕名而來的學員在潛移默化中保持好心態,輕松學好車。
老人“吃小灶”
在某些駕校,50歲以上的學員可享受“吃小灶”。其實,“小灶”和“大灶”最大的區別就是由專家上一堂心理輔導課。
通常,奔60歲的學員自感“腦筋不轉彎”而陷入“反應遲鈍”的誤區,學車伊始就縮手縮腳、戰戰兢兢地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但經心理學專家的一番點撥會茅塞頓開。53歲的會計師,報表上的數據能過目不忘;55歲的外科醫生,動手術時眼疾手快、干凈利落;56歲的老記者文思敏捷,敲打電腦鍵盤快捷如飛。何以如此,熟能生巧而已。一旦接觸陌生行當,難免有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不過,教練給他們鼓勁:反應遲鈍反而是沉穩認真的風格,是一種難得的優勢。
女性陪耐心
某些駕校的統計表明,女性學車逐年放量,一次通過率幾近100%。追根究底,走出“怕”的誤區是致勝絕招。
未學先怕是多數女性的通病:怕教練訓斥;怕同車學員埋怨;怕考試難過關。然而,第一次報到就收到教練贈送的小禮品,幾個課時后小小車廂便有了“家”的感覺。盡管有的踩剎太硬,有的倒車一再失誤,有的側方移位常“觸電”,可教練始終樂呵呵地一遍遍示范,耐心啟發感覺;休息時,教練和學員切磋交流、互相鼓勵;模擬考不順,教練有的放矢為她炒“小鍋菜”;正式考試前,胸有成竹的教練邀她們一起“斗地主”。某些駕校的經驗就是:循循善誘,有耐心,就有成功。
愛車如愛妻
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很想一口吃個胖子。對教練的按部就班和“婆婆媽媽”不理解甚至有抵觸。其實,讀書從低級到高級有個循序漸進過程。學車亦然,一款款動作需分解成好幾個步驟,反復操練后才能融會貫通、駕輕就熟。
某些駕校堅持從“學車先愛車、愛車先懂車”著手,對車輛結構原理一一剖析,使學員心甘情愿地“循規蹈矩”。例如,年輕人由于好奇而喜歡冒險,車輛由一檔啟動后,往往任意越位“跳檔”行駛,這不僅會浪費油耗,也會對排檔齒輪、離合器造成損傷,更使發動機突然增大負荷而留下隱患。有車族愛車如妻,愛車當頭,懂車其中,學車就會定規距成方圓。
“大款”重安全
“大款”學車易求“速成”。只要能拿到“派司”,哪怕想方設法支付“加急費”、“通關費”也在所不辭。雖然這些旁門歪道在某些駕校“此路不通”,但所有類似學員在進駕校的第一天,一本與交警部門合編的《警醒錄》,以樁樁件件血淋淋的典型案例,訴說著“浮皮潦草學車、懵懵懂懂‘殺’人”的慘痛教訓。于無聲處激起人們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的健康、安全意識。而駕校推出的全天候“彈性”預約服務給他們辟出一條綠色通道。久而久之,“生命誠可貴,安全價更高”成為學車“大款”心悅誠服的座右銘。
遠離“小白棍”
在某些駕校,教練和學員一上車就封殺“小白棍”。不抽煙的學員舉雙手贊同,但有些“癮君子”對此頗有怨言,沒輪上開車也不能抽煙,實在悶得慌。殊不知,隨車的劉教練是有著30年“煙齡”的“老槍”,閑瑕時“槍”不離手,煙不離口。只是一次駕車時悠然吞云吐霧,被一輛突然竄出的自行車驚出一身冷汗,而掉落的煙頭竟將座椅和他的褲子燒出了一個大洞,弄的狼狽不堪。自從當上駕校教練,“小小一支煙,轉瞬陰陽間”的故事已經講了上百遍,亦自警,亦共勉。而車廂是駕校的“窗口”,臟兮兮臭哄哄只會砸自己的牌,相反,清新怡人、安全規范才能創立品牌。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