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輸任務緊急時,常須在夜間行駛。夜間行車的有利條件是公路上的車輛行人較少,會車、超車、避讓人、畜及自行車的機會不多,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比白天行車安全。但是.由于晚上照明不良;駕駛員辛苦一天后感到疲倦;刺激單調容易瞌睡;個別駕駛員因公路上障礙少而開快車等原因,也很容易發生行車事故。不過,夜間行車與白天行車相比,本質上的差異還是光線差,照明不良。所以,下面只分析這一因素對駕駛安全的影響。據日本學者研究,太陽落山前公路上的照度達數千米燭光,日落后30分鐘降到100米燭光,再過20分鐘為1米燭光。汽車開小燈可增至80米燭光,即使公路上所有車輛都打開大燈,照度也不如白天。由于照明不良,駕駛員的視力比太陽落山前低50%。若在夜間的天然照明情況下,中心視力可極具可急劇降低到4%一10%,判斷窗外景象都會發生困難。夜間或黃昏時視力降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光線暗淡,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很弱,眼睛的暗適應還沒有充分形成。所以駕駛員不易發現交通標志或某些障礙物,有時甚至駛出公路之外。特別要提一下的是黃昏時刻。據研究,這是的自然光照度為100米燭光,使駕駛員視力驟然下降。打開前燈恰與周圍的光度相等,不能形成對比,所以,周圍的行人車輛等意外地不易看到。日本駕駛員把黃昏稱為“惡魔時間”,出事率很高。
天黑之后,光線越暗,刺激物即使出現在視野中,人的感覺也與白天不同。如果不掌據這種變化規律,就會發生感知錯誤,從而判斷不準,反應不當而發生事故。這里提醒廣大開車的朋友,為了您的行車安全,以后請盡量避免開夜車。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