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北京“史上最強的治堵政策”出籠。根據北京市交管局消息,截至1月8日24時, 北京首輪小客車指標申請結束,系統共收到申請21萬多個,經過審核后將于1月26日進行公開搖號。北京“限牌”,銷售環節遭遇巨變,車企自身將如何調整應對?
市場有待觀望北京車市一向是國內汽車市場的標桿,各種品牌車型最為齊全,價格也相對優惠,新車交易輻射河北、天津、內蒙等周邊地區,一些豪華品牌的客戶甚至范圍更廣。綜合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市新車銷售量所占全國新車銷售總量的比例連續數年蟬聯第一,北京市的汽車4S店數量、汽車總保有量、私家車數量也居全國之首。不論對于車企還是經銷商,北京車市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極。
本報記者在“治堵”規定出臺后走訪多家北京經銷商發現, 由于距12月23日政策前夜的“井噴”銷售過去時間尚不長,多數店面無庫存壓力;由于2011年第一次搖號尚未進行,加之有多少二手車即將轉手,多少車輛報廢等情況尚不清楚,多少人擁有車牌資格和有效需求等未明確;同時,多數車企是否將針對北京地區經銷商出臺一些特殊政策也尚未落實, 北京市大多數經銷商對2011年車市前景感到難以確定,紛紛選擇觀望,“看看一季度情況再說”。
特別是, 北京的新車購買人群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形成了經銷商淡定觀望的一個重要理由。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 汽車更新換代正在成為北京汽車銷售快速增長的新動力。購車消費者中,首次購車消費者占52%,雖然仍超半數,但已遠遠低于前幾年80%∥90%的比例;而購買家庭第二輛車和更新舊車已經分別占到購車消費者總數的15%和33%。這種購買結構與限牌規定“結合”, 最終形成的有效購買需求將有多少? 車企眼下還吃不準,還難以估算在有效需求這個盤子里,自己能分多少羹。
車企樂觀應對
記者走訪多家車企了解到, 由于眼下北京“治堵”的政策效應還未顯現,車企多處于觀察期。總體說來,豪華車以及高端品牌對于銷量的增長達到預期并不擔心,并無戰略調整計劃,依然按部就班。
根據中進汽貿提供的數據,2010年全年進口車上牌量預計超過65萬輛。同比增長80%以上。預計2011年進口車上牌量為80萬輛左右。增長20%左右。“高端品牌,特別是豪華車, 客戶都是直接向廠家預訂”,北京一家林肯品牌代理商分析, 這部分客戶雖然占比小,但由于其購買目的性明確,高端品牌對這部分業務把握性很大。
中端品牌的新品投放、市場活動規劃也未受限牌影響, 這些車企多決定在戰略上加大對二三線市場的投入。“得中端市場者得天下”,隨著二三線城市購買力的日益增強, 中端品牌的產品線和價格也開始下探,近年來,二三線城市越來越成為中端車型的兵家必爭之地。即便沒有北京限牌的政策,這些企業向二三線城市傾斜的方向也已明晰。
賣點主打小排量、經濟性的自主品牌對北京的限牌更不“感冒”,因其本身重點市場就不在北京等一線城市,因此“限牌”對其2011年的市場戰略并未造成怎樣的影響。但輿論多認為,自主品牌經銷商將是北京限牌后“最受傷”的經銷商群體,出臺怎樣的政策幫助經銷商渡過難關,恐怕將是自主車企頗費思量的問題。
未來注重內功
尚未正式披露的中國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產量將達到2500萬輛,約占當年世界汽車產量的30%。預計2015年,中國乘用車產量為2031萬輛, 占汽車總產量的比重約為81%;預計2015年我國商用車產量為469萬輛, 占汽車總產量的比重約為19%。在這種產業發展背景下,北京限牌不太可能成為國內城市普遍效仿的方法, 畢竟這會引發直接需求和潛在需求的大幅減弱。局部限牌不會影響到汽車銷量的年雙位數增長態勢。
但也需要看到, 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二三線城市的擁堵也苗頭初露,作為“治標不治本”之策,限牌的效應之一是,將引發車企更加激烈的競爭。作為全國車市的晴雨表,車企在北京車市的新舉措將在全國市場引發示范效應。車型投放、品牌建設、服務水平等方面,在限牌城市的對比將更加明顯。在這種背景下,價格戰的效力將會減弱,消費者最終選擇的,將會是“內功”深厚的企業,這就給企業在新階段的發展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如果北京的治堵措施被其他地區效仿,限牌范圍擴大,那么毫無疑問,多數車企將面臨生存困境。企業將如何應對?在組織結構上,車企可能抱團取暖,加速行業兼并重組;技術路線上,節能減排技術的提升應用和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將會加速。特別是壓力最大的自主品牌,只有盡快做強自身,方能占有一席之地。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