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0年,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征、以舊換新、汽車下鄉、節能補貼等利好政策,成為中國車市的關鍵詞、汽車消費的流行語。雖然,2011年1月1日,1.6L及以下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已宣告終止。但這些在2008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為拉動內需而出臺的汽車產業扶持政策,不僅催生了2009-2010中國汽車銷量的兩個神奇,更激起了中國人民龐大的剛性需求。政策的扶持和引導,讓買車變得很容易。
需求
創造奇跡
如果說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首破1300萬輛、超越美國的市場表現,多是依賴1.6L及以下排量購置稅減半帶動的引導性增長。那么,2010年中國汽車銷量突破1800萬輛,蟬聯全球第一,就是在購置稅減免、以舊換新、汽車下鄉、節能補貼等利好政策的多重催化下,源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自需性增長。
2010回望
購置稅:減免回調
2009年3月,國家出臺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按5%征收的優惠政策。2010年,購置稅優惠政策改為減征2.5%,即按7.5%征收。記者曾戲言,這變化的2.5%是針“青霉素”,對車市拉動的意義不大。因為,既已有了購置稅減半的“皮試”帶來的“劇痛”,消費者一定對“皮試”之后的青霉素“陣痛”,不再敏感。
但當剛性需求的車輪被啟動,扶持政策的回收,已阻擋不了其前行之勢。2009年,國內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銷售719.55萬輛。面對購置稅減免的縮減,絕大多數汽車廠商,在2010年都旗幟鮮明地打出了“全額補貼購置稅”的招牌。2010年1-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共計銷售855.7萬輛,占比整個乘用車市場近7成。
節能惠民:補貼出爐
2010年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節能產品 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對發動機排量在1.6L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直接兌付給消費者。
隨著首批推廣目錄的出臺,8月底、9月底、12月初,第二、三、四批目錄相繼出爐。當購置稅減免對小排量汽車的帶動效應開始減弱之時,正好接上“節能惠民”的推出。以上海通用為例,其12款節能惠民車型,銷量環比增長20%。目錄推出后的7月,單月銷量就高達80279臺。
汽車下鄉+以舊換新:
惠及農村
如果說購置稅減免和節能惠民,更多是對一線城市的帶動。那么,在廣大的二三線城市,特別是農村市場。商務部、財政部出臺的“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則極大地拉動了微客和乘用車的全面普及。
2010年,各類品牌微客在二三線市場的銷售增幅迅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10年1-6月,微客產銷量分別達到128.41萬輛和133.66萬輛,同比增長38.73%和42.87%。不僅首次在半年內突破百萬輛大關,1-11月更累計售出227.96萬輛。
二三線市場的崛起,吸引了大批生力軍蜂擁而入。2009年推出微車型奇瑞開端和華晨,11個月銷量達到5.07萬輛和3.6萬輛。海馬(鄭州)、東風渝安增幅明顯。2010年,東南三菱也推出其品牌微客希旺。
量變之后
期待質變
2011年,隨著汽車購置稅減免、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終止。為拉動內需、度過2008全球金融危機的扶持政策,其歷史使命已經結束。從2009年-2010年的政策變化的風向和脈絡看,國家對汽車產業的扶持導向,已從最初的刺激內需、拉動購買,轉向鼓勵節能減排、產業升級。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劇增,交通擁堵、停車難、空氣污染等城市難題,也隨之而來。中國人民需要改善生活品質,但社會更需要可持續發展。國家發改委預計,到2012年,財政補貼推廣節能汽車將達到400萬輛以上,實現年節油7.5億升、減排二氧化碳330萬噸,推動節能汽車消費4000億元以上。
量變之后,我們期待質變。就微觀而言,我們需要出行的便利,更離不開潔凈的空氣和藍天白云。從宏觀入手,中國需要汽車產業的崛起,更需要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
石家莊駕校】
http://www.0311jx.com/